最近常听见周围搞编程的同事诉说工作上的阻碍,要么是修改过程中程序突然出错,要么是发布前发现系统存在矛盾。下面分享下我一位姓王的朋友的经历,他是如何借助一套准则使团队摆脱混乱局面重回高效状态的,相信能给遇到类似困境的系统开发人员一些思路。
小团队需要版本管理吗
老王在望京那家企业服务公司负责技术二组,去年承担了一个紧急任务,由三个后端和两个前端人员不停工作。起初认为团队规模小便于交流,便直接在测试环境中修改程序,谁修改完毕谁进行提交。然而在项目即将部署的前一天,小李负责的支付部分突然出现故障,经过代码排查发现,老张在下午调整接口时无意间去掉了两段重要指令——这次失误导致项目推迟了三天,当老王被上司约谈时,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。
版本管理工具怎么选
老王吃了亏,就琢磨怎么解决,对比了SVN的集中式管理和Git的分布式协作,发现Git更符合他们这种经常需要同时开发的团队。他周末两天把官方文档读了个透,周一在团队会议上就决定了,从这天起,主分支要保护起来,所有人提交代码都得走feature分支。起初,众人对于手续增多颇有微词,可过了一个星期多,小王因身体不适暂时离开岗位,老王借助版本记录,轻而易举地接过了他未做完的工作部分,由此,人们逐渐感受到了按规矩办事的好处。
分支命名有什么讲究
团队效率大幅提升的关键,在于老王确立的分支命名制度。他规定分支分为三个等级:master始终维持可部署状态,develop作为常规开发的核心分支,个人进行功能开发时,需从develop分支派生出以功能名称和日期命名的feature分支。上次开发用户形象模块时,小张创建的代码分支叫feature/user-portrait-20231115,所有人都清楚各自负责的部分。后来有个实习生提交了错误的分支,老王就在讨论组里贴出了分支命名的标准说明,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了。
提交代码要注意什么
最初团队提交的记录非常混乱,充斥着诸如"处理错误"、"稍作调整"、"继续修改"之类的说明。老王随后制定了一个提交格式,规定必须包含[相关领域]-[变更性质]-[详细说明],例如"交易领域-增强-解决订单超时未支付自动取消的缺陷"。一旦遇到故障,执行git log --grep "订单超时"这个指令,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修改记录,三分钟内就能搞定,这比以前查看聊天记录要省事得多。
合并代码必须走评审吗
上个月进行了支付系统的改造,依照老王的流程,小李在把代码推送到develop分支之前,需要在GitLab上申请合并。老张负责审核,他看到小李在循环中加入了数据库检索,立刻否决了该提交并建议改进。之后小李承认:"起初认为这样做没必要,但回想起上次由于缺少审核而删除索引造成查询效率降低,最终还是认真修改了代码。"如今小组成员配合默契,一旦有人提交的代码未能通过审核,便想强行合并,结果总会遭到大家纷纷取笑,仿佛要重蹈上次失败的覆辙。
如今二组的人不再惦记过去那种随心所欲写代码的时光了。先前公司技术部门进行评估时,他们团队线上故障数量在一季度减少了78%,创造效率增加了40%。老王近期在辅导新团队进行微服务升级,据说他把版本控制的标准整理成了58页的文件,就连测试环境叫什么名字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软件开发其实类似拼搭积木,规则并非限制想象力的牢笼,而是使团队合作更和睦的催化剂。倘若你对代码维护感到困扰,不妨从现在起尝试这些技巧。若觉得这些内容有价值,请对这篇文章点赞并加以保存,分享给你们团队的初级开发者,让规范工作变成日常行为。你们团队有哪些版本控制的独门诀窍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