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媒体报道,3月27日有重要消息传出,谷歌计划让内部各个部门单独进行安卓系统的开发工作,不再采用集中模式。这一决定意义重大,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同,安卓系统的未来发展变得难以预测。
安卓现状与闭源缘由
安卓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四,能够兼容多种智能设备使用。不过由于采取了双轨并行的策略,其两个主要分支的软件代码出入很多,导致合并更新时经常出现矛盾,使得维护工作难度很大。谷歌因此感到非常吃力,决定自行封闭开发,只在推出新版本时才向外界公布修改过的程序源码。像是在平时的维护环节,代码之间的冲突现象时常发生,这就让谷歌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处理。
对中小开发者的冲击
对于规模较小的软件开发者而言,安卓开源计划先前那种能够立刻改动、不断更新的好处已经消失了。过去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安卓系统的升级步伐,制作出兼容的软件。但现在他们必须等待新版本推出后才能获得修改过的原始资料,因而无法及时做出回应。举例来说,一些经营规模不大的软件企业,或许会由于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版本,导致客户流失。
对合作手机厂商的影响
参与合作协议的手机品牌,谷歌的方针变动并未造成本质性改变。以小米、OPPO为例,它们仍然能够依照既定步伐利用安卓平台进行研发。但是它们也必须思考潜在的不确定性,重构整体生态系统需要耗费巨大资源,并且市场适应过程难以预测。比如,若要重新构建生态,就必须投入相当多的人员和物资。
安卓崛起与优势
苹果公司的封闭模式,促使了安卓系统的兴起。安卓系统虽然存在一些不足,不过它能够迅速适应新情况,可以方便地进行个性化设置,并且系统开放且成本不高,因此它最终超越了前者。许多手机制造商之所以选用安卓,就是看重这些长处,可以快速开发出新的手机产品。例如,一些新成立的手机企业,利用安卓平台迅速占领了市场。
手机厂商的选择困境
对于小米、OPPO这些遵循安卓生态的品牌,要转换系统难度很高。不过,在安卓逐渐封闭的大背景下,选择鸿蒙系统也让人犹豫。华为在鸿蒙技术及生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,这种情况类似谷歌之于安卓,这让行业人士感到不安。品牌商在两者之间难以做出决定。
自研之路成共识
谷歌安卓被指责并非真正开放,而是形成垄断,华为在遭受限制后开始研制鸿蒙系统,面对困境,自主研发成为国内手机品牌的一致选择,2023年11月OPPO开发者大会上,OPPO推出了部分源代码,小米的澎湃操作系统整合进Xiaomi Vela,以减少对安卓的依赖,各方都在为长远发展布局。
各位朋友们,你们认为中国手机品牌最终会选择自主研发,还是加入鸿蒙生态呢?请大家踊跃留言,积极点赞,转发这篇文章。